透過電力數據可以看到經濟的陰晴冷暖,而有信息化技術加持的電力數據能更進一步。
湖北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上線,是我省電力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一步。今后,依托該平臺以及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電力數據不僅能充當經濟活動的參考,還能日益主動參與到生產經營中,成為得力的“管家”和“助手”,在幫助產業提質增效方面一展身手。“能源管家”出手,一年節能15%
1月25日,國網湖北電力營銷部員工通過網絡平臺,發現黃岡石材工業園內一家企業配電室用電負荷驟降。經詢問得知,是由于部分員工節前返鄉,企業停掉了部分設備。部分設備停掉了,但相關變壓器仍在運行。營銷部當即建議:辦理相關變壓器暫停業務,以節約成本。
一家黃石企業的用電情況,怎么如此迅速被電網企業得知?
“企業的用能設備上裝有傳感器,用電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了電網的大數據平臺。”在國網湖北信通公司總經理肖治華看來,依靠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電力數據可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過去,用能數據是粗略的,而現在,有了傳感器和網絡,用能數據精確到了每一臺設備,它們何時“賣力”,何時“休息”,可以用數據計算出最優方案,自動調節,在節能領域應用日益廣泛。
去年9月,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綠色醫院”項目啟動,項目包括智慧后勤平臺構建、中央空調節能改造以及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儲能地建設等內容。在醫院的空調、光伏電站、充電設施上都裝有數據傳感器,通過整合、分析這些數據,國網黃岡供電公司為院方提供能耗監測分析、負荷智能控制、院內綜合監控等服務。該項目投入使用后,將有效控制院方能源消耗與支出。
據介紹,這就是基于用能數據的“全天候能源管家”服務。黃岡供電公司測算,此舉每年可為醫院降低綜合能耗15%,降低維保成本6%以上,機電運維效率提升30%以上。
依托用能數據,一些地方電力部門還針對企業內部用電設備運維技術人員不足、故障修復時間長、人工成本高等難點,提供“預防性試驗、故障應急搶修、設備運行監測、日常巡視”等智能化運維服務,利用專業優勢進一步幫助企業挖潛。
“助手”給力,
線上養蝦有望增產5%
“過去,電網企業的主要業務就是賣電,數據的作用不顯著。”國網湖北信通公司分管負責人戴俊峰說。現在,用能數據不僅能提供決策參考,它還可以直接介入生產經營,幫助增產增收。
目前,湖北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已開展試點應用。“潛江智慧鄉村電氣化場景就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試點。”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營銷部分管負責人彭輝介紹。
在這一試點中,小龍蝦養殖企業選擇了528塊約3000畝蝦稻田開展智慧用能改造,安裝或改造了采集傳感裝置、遠程控制裝置、視頻監控裝置等,采集現場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光照、水的PH值、溶氧量等數據。
以往,蝦農憑經驗養蝦,養殖措施往往有滯后或誤差。比如看到蝦子爬上岸,才知道缺氧要趕緊加水。蝦飼料投放量與氣溫、水溫密切相關,以前靠經驗投放,蝦子是餓了還是吃撐了只能靠估計。
有了各種傳感器采集數據,在什么時間、什么天氣情況下采取養殖措施,就可算出最優方案。按照優化方案,用人工智能遠程控制水泵、增氧機、投喂機、照明設備等,實施精準控水、科學養殖,比蝦農憑經驗的管理要高效得多,降低了小龍蝦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預計小龍蝦可增產約5%。
除潛江外,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還在黃岡選擇了部分石材工業高耗能客戶進行類似試點。據統計,全省有約15萬戶各類高壓用戶,若他們都接入該平臺,效益巨大。
目前,我省已在部署廣泛接入電力采集終端的工作,策劃儲能相關業務,構建源-網-荷-儲電力調節體系,更精準更深入調控,實現電力削峰填谷、實時需求響應。國網湖北信通公司分管負責人戴俊峰表示,這還需要長期大量的投入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