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功耗廣域物聯網領域,行業主要以NB-IoT與LoRa兩種技術為主,支撐各行各業互聯,也開創智能電表、共享空調等多種創新業務。
在前幾天文章《一文讀懂NB-IoT的現狀、挑戰和前景》、《物聯網中的LoRa,到底是個什么鬼?》中分別概括了NB-IoT與LoRa兩種技術的特點和發展現狀。業內人士經常將兩種技術拿來進行比較,哪種技術更適合國內市場發展的討論也在持續,對于要建設物聯網的垂直行業企業而言,如何選擇兩種技術,本篇文章試著來找一下答案。
LoRa和NB-IoT發展現狀
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LoRa和NB-IoT在廣覆蓋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NB-IoT目前已經完成了全國超過300多個城市的覆蓋,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5000萬,且每年以千萬級數量遞增,覆蓋行業包括智慧城市、環保、農業、醫療、物流等各行各業。
而LoRa也在全國多點開花。LoRa作為比NB-IoT更早出現的技術,也受到一些垂直行業市場的關注。同時,一些互聯網企業選擇推動LoRa技術發展,意圖借LoRa技術開辟IoT新路。
如今,雙方都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場景,而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市場方興未艾,無論是市場未來的發展廣度還是深度都值得各種技術投入大力發展。因此,誰能占據市場領先地位,能夠獲得更多的產業鏈支持,形成更為完善的生態系統,就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贏面。
同為廣域物聯網技術的LoRa和NB-IoT在這種短距離覆蓋場景中都具有先天優勢,覆蓋面積廣、功耗低、有著強大的管理平臺、豐富的終端種類以及大量的產業鏈上下游支持。
IHS Markit報告指出,曾經廣泛開放的LPWAN市場領域開始明顯緊縮,不過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2018年只有1.5億個LPWAN鏈路被布署,到2023年LoRa與NB-IoT可望占據所有LPWAN鏈路的86%,其中LoRa可能會獲得更多私有網絡采用,NB-IoT則主要應用于公共網絡。
NB-IoT特點
NB-IoT在帶寬和成本上優勢明顯,構建于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UMTS網絡、LTE網絡和GSM網絡,很容易實現網絡的升級。同時,相對于4G網絡,它支持的待機時間長,連接高效,而且聯網設備的電池壽命很高。
NB-IoT的優勢應用場景:正是因為NB-IoT技術成本低、功耗低,所以在定位、水表和停車等領域應用很廣泛,如共享單車里就有內置NB-IoT模組,實現物聯網通訊。
更重要的是,NB-IoT背靠運營商對于室內場景覆蓋有著天然的優勢。確定的頻譜資源,并可利用運營商原有的室分系統完成覆蓋,可通過融合套餐,設備體驗等方式將NB-IoT設備推入到用戶家庭當中。廣泛應用于如智能家居、智能零售和智慧城市等行業中。
NB-IoT雖然優勢明顯,但在國內的發展現狀是缺乏一個統一的開放產業平臺,同時標準、芯片、網絡和相關的應用層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還需要壯大自身聯盟的實力,打造強大的生態。
LoRa特點
目前在國內,由于備受國家政策、電信運營商和業內大廠的青睞,NB-IoT技術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相比而言,此前因頻段授權問題沉寂許久的LoRa技術低調很多。
然而,隨著阿里巴巴和中國鐵塔合作,以及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宣布加入LoRa聯盟的消息又為該產業注入一支“強心劑”,LoRa技術或將在國內迎來又一個春天。
LoRa的一大特點是在同樣功耗下比其它無線方式傳播的距離更遠,實現了低功耗和遠距離的統一,LoRa網絡主要由基站(也可以是網關)、服務器、LoRa終端和物聯網云四部分組成,其特點是應用端和服務器端數據雙向傳遞。
LoRa的優勢是超低功耗和多信道數據傳輸,增加了系統數據容量,網關和終端系統能夠支持測距和定位,非常適用于位置敏感的應用。
LoRa擁有著阿里、騰訊、谷歌等的支持,可直接獲得圍繞在這些頭部互聯網玩家周圍的生態支持。